工作中遇到意见不合、矛盾摩擦时,除了可以用"争执"、"矛盾"外,也可以用一个自带画面感的词——“龃龉”来形容。如:“项目推进中龃龉不断",“x国和x国领导人为此言语交锋 ,龃龉不断”。
很多人都把“龃龉”二字误读为jū wú,其实它的正确读音是jǔ yǔ(音同举语)。“龃龉”二字都有"齿”字,但牙齿与意见不合,矛盾争执又有什么关系呢?
龃,读作jǔ;龉,读作yǔ; 两个都是形声字。由齿字旁组成的字大多与牙齿有关,如龋、龀、龅、龄、龆、龇、龈等,所以“龃龉"与牙齿有关。
《说文解字》中说:"齿不相値曰龃龉。" 意思是牙齿不整齐、不对齐。《六书故》中说:“锯齿出入亦曰龃龉。” 意思是像锯子一样参差的齿,上下交错不吻合。
所以“龃龉"的本义是指牙齿上下对不齐,像齿轮错位一样"打架",后引申为人与人观点冲突、事情进展不顺。
龃龉不合:是指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多用来比喻意见不合,有分歧。
龃龉难入:是指上下牙齿不齐,多用来形容见解不合,互不相容。
所以“龃龉”的正确读音是jǔ yǔ,本义是指上下牙齿对不齐,不相配合,后引申为人与人意见不合、互不相容。
"龃龉"的使用:
1、会议上,部门主管与下属因方案细节龃龉不断,气氛一度陷入僵局。
2、两国虽签订盟约,但边境问题始终如龃龉之齿,摩擦频频。
3、论文中两派学者的观点龃龉难合,恰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突破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