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高远说,(https://xueqiu.com/1902572513/296667397)
7翻身,从第一周来说,没有感觉到,表明的热闹下,各家有各家的难题。
实际上2024年上半年,对于汽车及相关行业来说,算是跌宕起伏的半年,新能源渗透率即将突破50%,智驾和车路云一体化也陡然加速,新能源如火如荼地让美国和欧盟都提征关税来遏制新能源出口。
而在汽车电子业务这方面,均胜电子和德赛西威是时常被拿来对比的,但是通过对比几年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发现这两家企业实际上战略意图有所不同,也各有利弊。
一、半年股价都不给力
整体上而言,这两家今年上半年股价都不给力。
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家从市值看,德赛的市值是均胜的两倍多,但是股价上来看,德赛下跌了三成多,也几乎是均胜的两倍了。
而从板块上来说,今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整体下滑了两成,均胜股价略高于板块水平。
总体而言,虽然政策面向好,但是整体大盘走低的情况,两公司的股价也一直在震荡之中。
二、德赛营收冲刺
因为德赛的业务基本上都是汽车电子业务,同时在智驾、智能座舱方面,产品在国内市占率属于龙头地位,而在2022-2023年间,其业务增长也十分迅猛。
均胜电子的业主分为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业务,本次做对比的时候,主要选取了均胜电子的汽车电子业务来进行对比,这样可以看得更为清晰。
从营收来看,两家公司都是正增长,但是从增速来看,德赛的增速明显快于均胜,尤其是2022-2023年间,增速达到了46.75%,最终2023年,德赛营收超过均胜电子的电子业务营收。对均胜而言,其业务大头还是汽车安全业务,2023年营收380亿元,海外业务占比75%,稳定性更高。
主要原因,个人是这么看的:
在国内大力发展城市 NOA 背景下,主机厂会加速高阶智驾车型开发速度,方案上会优先选择英伟达芯片,德赛作为英伟达在中国唯一的内资合作伙伴,凭借丰富的量产经验获取不少国内的项目定点。
但是这里面也有利有弊,利好就是规模上去了,但是英伟达芯片的价格高,也使得其利润受到影响,同时从汽车行业国芯化趋势,也会带来一定的变数,这个可能今年年底会有一些反应。
三、均胜开始求利润
在德赛在抢营收规模的同时,均胜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利润的提升上面。
从上图可以看出,德赛的毛利率从2021年开始下滑,尤其是2023年,下滑了2.6个百分点,而均胜的毛利率在2023年首度超过了德赛,达到了20.7%。
在一些券商交流信息上,也看得出,均胜的电子业务还是主要在海外市场,同时并没有急拓国内市场,尤其是800V平台,均胜是行业第一家相关技术公司,但由于国内卷价格,所以暂时未拓展。
更为有利的是,在国内有年降的趋势下,均胜却可以在海外提出涨价和补偿机制,这个是对其毛利率的提升带来一定的优势。
四、订单量,均胜有一定优势
订单量对一家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经营指标,它反映了公司的市场接受度、销售能力和未来收入的潜力。订单量的增长意味着公司在市场中的份额正在扩大,这有助于提高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从整体数据来看,目前均胜的汽车电子业务订单高于德赛,但德赛的增速略高于均胜。但这里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比如从去年开始的新能源车出海,还有美国及欧盟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的政策出台,均胜的全球化是否能够更占优势,今年年底在数据上可能会有点征兆了。
$均胜电子(SH60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