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世界杯主题曲_世界杯非洲预选赛 - fsyxyy.com

血战钢锯岭

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电影海报基本资料导演梅尔·吉布森监制

比尔·麦康尼克(英语:Bill Mechanic)

大卫·伯马特(英语:David Permut)

泰瑞·班奈迪克(英语:Terry Benedict)

保罗·柯瑞(英语:Paul Currie (director))

布鲁斯·戴维(英语:Bruce Davey)

布莱恩·奥利佛(英语:Brian Oliver (producer))

威廉·D·强森

编剧

安德鲁·奈特(英语:Andrew Knight (writer))

罗伯特·申坎

主演

安德鲁·加菲尔德

文斯·沃恩

萨姆·沃辛顿

路克·布莱西

雨果·维文

瑞恩·科尔

泰莉莎·帕尔墨

理查·派罗斯(英语:Richard Pyros)

瑞秋·葛瑞菲斯(英语:Rachel Griffiths)

配乐鲁伯特·葛雷森-威廉斯摄影赛门·杜根(英语:Simon Duggan)剪辑约翰·吉尔伯特制片商

十字小溪影业

德马雷斯特影业

喧嚣影业(英语:Bill Mechanic)

伯马特制片公司(英语:David Permut)

凡迪恩娱乐

片长139分钟[1]产地

美国

澳大利亚

语言英语上映及发行上映日期

2016年9月4日 (2016-09-04)(威尼斯)

2016年11月3日 (2016-11-03)(澳大利亚)

2016年11月4日 (2016-11-04)(美国、马来西亚、台湾)

2016年12月1日 (2016-12-01)(香港)

2016年12月8日 (2016-12-08)(中国大陆)

2017年1月19日 (2017-01-19)(新加坡)

发行商顶峰娱乐预算4,000万美元[2][3]票房1.8亿美元[4]各地片名中国大陆血战钢锯岭[注 1]香港钢锯岭台湾钢铁英雄新加坡钢锯岭

《血战钢锯岭》(英语:Hacksaw Ridge,香港、新加坡译《钢锯岭》,台湾译《钢铁英雄》)是一部2016年美澳合拍的传记战争剧情片,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奈特(英语:Andrew Knight (writer))与罗伯特·申坎编剧。该片由安德鲁·加菲尔德、文斯·沃恩、萨姆·沃辛顿、路克·布莱西、雨果·维文、瑞恩·科尔、泰莉莎·帕尔墨、理查·派罗斯(英语:Richard Pyros)和瑞秋·葛瑞菲斯(英语:Rachel Griffiths)等人领衔主演,剧情围绕着美国陆军军医德斯蒙德·T·多斯(加菲尔德饰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冲绳岛战役的经历。德斯蒙德是一名良心拒服兵役者,因家庭与宗教信仰而拒绝携带武器和杀人。

主体拍摄于2015年9月5日在澳洲的新南威尔士州开始进行。电影于2016年11月4日在美国上映,并获得影评人的好评,被认为是吉布森东山再起之作。

剧情[编辑]

德斯蒙德·T·多斯在年幼时差点失手杀死自己的兄弟哈尔(Hal),身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5]一员的德斯蒙德在这次过失后坚定了自己对十诫中“勿杀生(英语:Thou shalt not kill)”这一教条的信念。成年之后,德斯蒙德在一次运送一位车祸伤者前往医院时,邂逅了女护士朵洛西·舒特(Dorothy Schutte)。两人擦出了爱火,德斯蒙德也告诉朵洛西他对于成为一名医生的兴趣。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德斯蒙德决心参军担任军医。德斯蒙德的父亲汤姆·多斯(Tom Doss)是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兵,且因战争而留下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汤姆对德斯蒙德的决定感到十分沮丧及不安。在前去从军前,德斯蒙德向朵洛西求婚,朵洛西也接受了。两人说好在他训练结束后就结婚。

德斯蒙德配属至郝威尔中士(Sergeant Howell)的连中。他在体能方面表现颇佳,但因拒绝拿枪加上安息日(星期六)不训练而遭其他同连队的士兵排挤。郝威尔和格洛弗上尉(Captain Glover)决定以精神疾病为由让德斯蒙德退役,但军医官施特尔泽上校(Colonel Stelzer)驳回,理由是德斯蒙德的宗教信仰并不算是精神疾病。两人随后丢给德斯蒙德一堆低贱的工作来折磨他,让他自行退役但未果。一天,德斯蒙德在睡梦中被其他同营士兵殴打,但他拒绝指认施暴者,亦决定继续留在军中。

德斯蒙德所属的连完成了基本训练,并因此享有休假的福利。德斯蒙德打算趁着休假与朵洛西结婚,却因拒绝携带枪支而入狱。格洛弗上尉与朵洛西前来监狱探访德斯蒙德,试图劝他认罪,但德斯蒙德拒绝。在审判中,德斯蒙德拒不认罪,但在被判刑前,汤姆以前任指挥官的信件驳回了控诉,声称德斯蒙德的信仰受到国会法案保护。得知信件内容后,指控德斯蒙德的上校不得不选择撤销对德斯蒙德的指控。随后,德斯蒙德与朵洛西步入礼堂。

德斯蒙德所在的连配属到美国陆军第77步兵师(英语:77th Sustainment Brigade),并将派往冲绳。德斯蒙德等人的任务就是支援溃败的第96步兵师(英语:96th Sustainment Brigade (United States))攻下钢锯岭。在初期的战斗中,双方死伤惨重,德斯蒙德成功救了几位重伤的士兵。当晚战事稍歇,德斯蒙德与同袍史密提(Smitty)单独在同个壕沟里谈心。史密提向德斯蒙德道歉,称他错看了德斯蒙德,不该叫他“懦夫”。德斯蒙德透露了他不拿枪的原因——他曾经目睹醉酒的父亲对母亲施暴,并准备枪击母亲。他夺下手枪,并险些扣下扳机杀死父亲。两人因此解开了心结。

隔天早上,日军发动大规模万岁冲锋攻击,将美军赶下钢锯岭。史密提战死,郝威尔中士和大量与德斯蒙德同连队的士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势无法撤出。德斯蒙德听见垂死士兵的呼喊,决定在其余士兵大举撤退时跑回战场救人。他以炮火造成的浓烟为掩护,将伤兵一个个送到悬崖边,用绳索将伤兵送下悬崖。纵使自身筋疲力尽,德斯蒙德就祈祷上帝让自己能多救一个为由勉力支撑,更为此默默坚持了三天。悬崖下接应的战友看到悬崖上源源不断地降下伤兵都大吃一惊。第三天早上,德斯蒙德最后在日军搜查队的猛攻下惊险救出郝威尔中士和史密提的尸体,在山崖下负责接应的战友在亲自目睹多斯一人之壮举而从此对其刮目相看。

在稍时休息了几天后,格洛弗上尉找到了德斯蒙德,表示他亦亲自看到了多斯的壮举之后对其彻底改观,而士兵们都因他创造出的奇迹而大受触动,没有他便不愿意在次天发动攻击。尽管当天是安息日,但德斯蒙德仍在祷告后陪同弟兄们重回战场。这次攻击美军占上风,日军纷纷从地道中爬出来投降。但其中有日军实为诈降并用手榴弹对美军进行自杀式袭击,德斯蒙德为了保护弟兄而上前踢开手榴弹并被破片炸伤倒地。最终,美军攻破了日军的地下碉堡,日军指挥官选择切腹自杀,美军取得了胜利并完全占领了钢锯岭。德斯蒙德被送下钢锯岭,手上紧抓着朵洛西送给他的圣经。

电影最后出现了一些真实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德斯蒙德因英勇地拯救了75位伤兵而获得国会表彰,时任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亲自颁给德斯蒙德代表美国陆军最高荣誉的荣誉勋章,而德斯蒙德也成为了美国史上第一位以良心拒服兵役者身份荣获该奖的人。德斯蒙德与朵洛西育有一位子女,他们一起幸福的生活,直到朵洛西于1991年去世。德斯蒙德于2006年3月23日逝世,享年87岁。

角色[编辑]

安德鲁·加菲尔德(左)饰演德斯蒙德·T·多斯(右)。

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德斯蒙德·T·多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成员,拒绝拿枪。加菲尔德形容多斯是“一位有着纯洁灵魂的山地之人”,认为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知道自我的步伐”[6],并表示出演这部片让他备感压力:“因为我们想要尊敬一个人的经历,且他所有的亲戚都会看这部片,感觉很奇怪”[6]。加菲尔德表示,自己在第一次读到剧本时哭了[7]。他实地走访了多斯的家乡[8]。导演梅尔·吉布森在观看《社交网络》(2010年)时就被加菲尔德的演技给深深吸引[9]。加菲尔德认为,比起在《超凡蜘蛛侠》(2012年)及其续集中饰演超级英雄蜘蛛侠,饰演一名“真实的”超级英雄更能鼓舞人心[10]。童年时期的多斯由达西·布莱斯(Darcy Bryce)饰演[11]。

文斯·沃恩饰演郝威尔中士,多斯所属连队的士官。

萨姆·沃辛顿饰演格洛弗上尉,连队指挥官。格洛弗上尉是真有其人[12]:39。

路克·布莱西饰演史密特,与多斯同连队的士兵。

雨果·维文饰演汤姆·多斯,前美军下士,德斯蒙德·T·多斯的父亲,一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战老兵。吉布森表示,汤姆·多斯的部分桥段是很晚才编写的,并指出,他们将焦点摆在该角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借此带入父子间的感情[6]。

瑞恩·科尔饰演曼威尔中尉(Lieutenant Manville)

泰莉莎·帕尔墨饰演朵洛西·舒特,多斯的爱人。帕玛在读完该片的剧本后便立刻录了对白寄给剧组[6]。帕玛表示自己很喜欢演那一时代的女性,并称该片让她想起她那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祖父母的爱情故事[6]。

瑞秋·葛瑞菲斯(英语:Rachel Griffiths)饰演柏莎·多斯,德斯蒙德·T·多斯的母亲。帕玛形容柏莎·多斯为“德斯蒙德·T·多斯良心里的哲理中心”[6]。

理查·罗森堡饰演施特尔策,上校军医官,郝威尔和格洛弗的上级长官。

路克·培格勒饰演米尔特·“好莱坞”·赞恩(Milt "Hollywood" Zane),与多斯同连队的士兵。

理查·派罗斯(英语:Richard Pyros)饰演蓝道尔·“迪奇”·福勒(Randall "Teach" Fuller),与多斯同连队的士兵。

此外,南森尼尔·布佐利克在片中客串饰演德斯蒙德·T·多斯的兄弟哈罗德·“哈尔”·多斯(Harold "Hal" Doss),而桑斯顿上校(Colonel Sangston)一角则由罗伯特·摩根(英语:Robert Morgan (actor))饰演[13]。法瑞斯·德朗尼(英语:Firass Dirani)与班·米盖(英语:Ben Mingay)分饰与多斯同单位的士兵维托·里内利(Vito Rinnelli)及葛里斯·诺兰(Grease Nolan)。

主题[编辑]

梅尔·吉布森描述该片为一部反战电影(英语:List of anti-war films)[14],具有和平的意涵[15],并形容该片有三种性质——娱乐性质、教育性质及鼓舞性质[6]。外界认为该片含有宗教元素[2]。制片人比尔·麦康尼克(英语:Bill Mechanic)表示,“我不想要放大片中的宗教元素,我觉得人们看这部片时会了解,这部片不是在说宗教,而是在讲信念,一个是教派,一个是角色特质”[6]。

制作[编辑]

筹拍[编辑]

该片曾在开发地狱中待了14年[16]。许多制片人都曾打算将德斯蒙德·T·多斯的故事拍成电影,如战争英雄奥迪·墨菲及《卡萨布兰卡》(1942年)的制片人哈尔·沃里斯[17]。2001年,在说服多斯同意让人将自己的经历拍成电影后,宾·克罗斯比的孙子格雷戈里·克劳斯贝(Gregory Crosby)写下了该片的剧情纲要,并将其交给伯马特制片公司(英语:David Permut)的制片人大卫·伯马特(英语:David Permut)。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成员史丹·詹森(Stan Jensen)的努力下,剧组终于筹措到了电影的制片资金[16]。

罗伯特·申坎在2002年至2003年间编写了剧本的初稿。随后,麦康尼克聘请安德鲁·奈特(英语:Andrew Knight (writer))来对申坎的剧本稍做修饰,但在制作期间因演员及预算的关系而改为大幅修改[6]。2004年,导演泰瑞·班奈迪克(英语:Terry Benedict)取得了拍摄一部有关多斯生平的纪录片《良心拒服兵役者(英语:The Conscientious Objector)》的权利,并在过程中连带获得拍有关多斯生平的剧情片的权利。然而,多斯于2006年逝世。随后比尔·麦康尼克(英语:Bill Mechanic)取得了该权利,并将其转卖给威登媒体(英语:Walden Media)。威登媒体与大卫·伯马特携手筹拍该片[18]。格雷戈里·克劳斯贝与史蒂夫·隆吉(Steve Longi)一同出任制片人[19]。威登媒体坚持战斗场面得拍成PG-13级。麦康尼克觉得此举会限制电影[6],便决定把拍片权取回[17][20]。

拿回拍片权后,麦康尼克找上梅尔·吉布森,希望他能拍出一部暴力与信仰兼具的电影,就如同吉布森执导的电影《耶稣受难记》(2004年)那般。吉布森两度(分别为2002年及2010年[12]:37)回绝了麦康尼克的邀约,直到近10年后的2014年11月才同意出任导演[15]。与此同时,安德鲁·加菲尔德签约饰演德斯蒙德·T·多斯[18]。其余选角部分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进行,入选的演员包含文斯·沃恩、萨姆·沃辛顿、路克·布莱西、泰莉莎·帕尔墨、瑞秋·葛瑞菲斯(英语:Rachel Griffiths)、理查·罗森堡、路克·培格勒、理查·派罗斯(英语:Richard Pyros)、班·米盖(英语:Ben Mingay)、法瑞斯·德朗尼(英语:Firass Dirani)、南森尼尔·布佐利克、雨果·维文与瑞恩·科尔等人[21][22][23][24][25]。

尽管有着达4,000万美元的制片预算,剧组仍遇到了一些瓶颈。《血战钢锯岭》是一部跨国制作的电影,其主演与制片商多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的税收鼓励(英语:Tax incentive)下台后,剧组不得不取得澳大利亚政府的补贴资格,以免预算不足。出生于美国、但在澳大利亚度过早期生活的吉布森让剧组取得了补贴资格。此外,大部分演员皆来自澳大利亚也是剧组取得补贴资格的原因之一。片中来自澳大利亚的演员包含瑞秋·葛瑞菲斯(饰演多斯之母)、泰莉莎·帕尔墨(饰演多斯之妻)、萨姆·沃辛顿(饰演多斯所在单位的长官)、雨果·维文(饰演多斯之父)、理查·罗森堡(饰演上校)与路克·培格勒(饰演与多斯同单位的士兵)[26]。整个演员阵容中只有安德鲁·加菲尔德与文斯·沃恩不是澳大利亚人[9]。

2015年2月9日,IM Global(英语:IM Global)解除了一份资助该片的协议,并将电影卖到国际市场[27]。同一时间,狮门影业取得了该片在北美的发行权[28]。《血战钢锯岭》是吉布森继2006年电影《启示》后执导的首部电影[21][29],同时也意味着他背离了之前的作品,如《启示》及《勇敢的心》(1995年)。这两部片的主角的行为都相当暴力,与《血战钢锯岭》的主角大相径庭[9]。

拍摄与后期制作[编辑]

该片的主体拍摄于2015年9月29日开始[29],同年12月杀青[16],为期59天[30]。《血战钢锯岭》的所有拍片作业皆在澳大利亚进行[15]。电影于澳洲福克斯制片厂(英语:Fox Studios Australia)制作[31]。该片取景地点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吉布森的童年便在那里度过[32][33][34]。新南威尔士州副总理特洛伊·葛兰特(Troy Grant)预估电影在该地的制片成本约2,600万美元[35]。剧中一段背景设在墓园的场景于雪梨的百年公园(英语:Centennial Parklands)。为了拍摄该片,剧组动用了三辆吉普车、两辆卡车及一辆坦克[15]。剧组在南威尔士的农地建起了冲绳战场[6]。林赤堡医院在曼里的一间很像的建筑物取景[6]。

剧组原先找上安德鲁·莱斯尼来掌镜,但在不久后莱斯尼就辞世了[6]。赛门·杜根(英语:Simon Duggan)接手负责莱斯尼的工作[36]。杜根选择阿莱Alexa摄影机来拍摄《血战钢锯岭》[36]。贝瑞·罗宾森(Barry Robison)担任该片的艺术设计[12]:37。丽兹·加迪纳(英语:Lizzy Gardiner)设计了片中的服装[12]:37。该片的战斗场面以实际拍摄的为主,仅有血腥场景有用上电脑特效[15]。剧组抛弃了传统的炸药特效,改用剧组口中的“箱子炸弹”——装有炸药的纸箱——来拍摄。该片的混音也相当重要。战场上的每个声音都是混音出来的[6]。凯文·欧康纳(英语:Kevin O'Connell (sound mixer))、罗伯特·麦肯齐(Robert Mackenzie)与安迪·瑞特(Andy Wright)协力完成了该片的混音部分,其中欧康纳曾与吉布森合作拍了两部电影——《耶稣受难记》及《启示》[6]。

音乐[编辑]

血战钢锯岭:电影原声带鲁伯特·葛雷森-威廉斯的电影配乐发行日期2016年11月4日 (2016-11-04)时长54:09唱片公司瓦雷泽·萨拉班德唱片(英语:Varèse Sarabande)鲁伯特·葛雷森-威廉斯专辑年表

泰山归来:险战丛林(2016年)

血战钢锯岭:电影原声带(2016年)

桑迪·韦克斯勒(英语:Sandy Wexler)(2017年)

专业评分评论得分来源评分AllMusic[37]

该片的配乐由鲁伯特·葛雷森-威廉斯负责[38]。剧组本来打算找詹姆斯·霍纳来谱写配乐,但因霍纳的离世而不得不改找另一位作曲家。梅尔·吉布森在听过《泰山归来:险战丛林》(2016年)的配乐后决定找葛雷森来谱写该片的配乐。因葛雷森加入得比较晚,故剧组在快杀青时配乐都还没完成。葛雷森花了5个星期来完成配乐[6]。《血战钢锯岭》的配乐在英国伦敦的艾比路录音室录制,动用了70名音乐家和一个合唱团[38]。该片的原声带于2016年11月4日由瓦雷泽·萨拉班德唱片(英语:Varèse Sarabande)发行[39]。

全碟作曲:鲁伯特·葛雷森-威廉斯(英语:Rupert Gregson-Williams),除特别注明外。 曲目列表[37][40]曲序曲目时长1.Okinawa Battlefield4:002.I Could Have Killed Him2:213.A Calling2:434.Pretty Corny1:455.Climbing For A Kiss3:496.Throw Hell At Him2:007.Sleep2:208.Dorothy Pleads3:189.Hacksaw Ridge4:2110.Japanese Retake The Ridge4:3811.I Can't Hear You2:5612.One Man At A Time2:3113.Rescue Continues3:4714.A Miraculous Return2:5115.Praying5:5016.Historical Footage4:59总时长:54:09

上映[编辑]

狮门旗下公司顶峰娱乐将电影定于2016年11月4日在美国上映[41]。最此前,电影先于2016年9月4日的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作全球首映(非竞赛片)。

反响[编辑]

评价[编辑]

烂番茄根据145篇评论,持有86%的新鲜度,平均得分7.2/10[42]。Metacritic得分71,整体评价以正面居多[43]。

票房[编辑]

北美方面,《血战钢锯岭》与《奇异博士》、《魔发精灵》共同上映竞争,并有望于首周末从两千八百间电影院中获得1200万美元的票房[44][45]。美国首映周末票房收入为1480万美元,位居当周票房排名第三[46]。台湾方面,最终全台票房为新台币1.15亿元[47]。中国大陆方面,最终票房为4.25亿人民币[48]。

荣誉[编辑]

参见:血战钢锯岭所获荣誉列表(英语:List of accolades received by Hacksaw Ridge)

第六届澳大利亚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原创剧本

最佳男主角:安德鲁·加菲尔德

最佳男配角:雨果·维文

最佳摄影

最佳剪辑

最佳音响效果

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最佳女主角:泰莉莎·帕尔墨

提名-最佳女配角:瑞秋·葛瑞菲斯

提名-最佳服装设计

提名-最佳发妆

第74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

提名-最佳导演:梅尔·吉布森

提名-最佳男主角:安德鲁·加菲尔德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混音:Peter Grace, Robert Mackenzie, Kevin O'Connell、Andy Wright

最佳剪辑:赛门·杜根

提名-最佳影片

提名-最佳导演:梅尔·吉布森

提名-最佳男主角:安德鲁·加菲尔德

提名-最佳音效剪辑:Robert Mackenzie、Andy Wright

注释[编辑]

^ 中国大陆前译“钢锯岭”。

参考资料[编辑]

除另行注明外,以下资料皆为英文。

^ Hacksaw Ridge (15).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6-12-05 [201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2.0 2.1 Barnes, Brooks. ‘Hacksaw Ridge,’ a Gory War Movie for Both Hawks and Doves. The New York Times. 2016-10-26 [2016-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0).

^ ‘Doctor Strange’ To Give Booster Shot To Sleepy Fall Box Office. Deadline.com. [2016-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2).

^ Hacksaw Ridge (2016). Box Office Mojo. [2017-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9).

^ 新兵入伍拒绝拿枪会怎样?答案超意外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Hacksaw Ridge (The Soul of War: Making Hacksaw Ridge) (DVD). Summit Entertainment. 2017-02-21.

^ Mel Gibson makes a comeback in war drama ‘Hacksaw Ridge’. Gulf News. [2016-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8).

^ Mel Gibson on Andrew Garfield in ‘Hacksaw Ridge’: He Was a ‘Real Superhero’. Variety. 2016-10-25 [201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8).

^ 9.0 9.1 9.2 Fleming Jr, Mike. Mel Gibson On His Venice Festival Comeback Picture ‘Hacksaw Ridge’ – Q&A. Deadline.com. 2016-09-06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0).

^ Anderson, Ariston. Venice: Mel Gibson, Andrew Garfield Discuss the "Strong Faith" Behind ‘Hacksaw Ridge’ Play Video.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9-09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0).

^ Lane, Anthony. THE MADNESS AND MAJESTY OF "HACKSAW RIDGE". The New Yorker. 2016-10-31 [2016-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1).

^ 12.0 12.1 12.2 12.3 I Look 電影雜誌. 台湾: 我爱电影事业有限公司. 2016-11. ISSN 1996-4234 (中文(台湾)).

^ Col. Sangston (Robert Morgan, far left) and Sgt. Howell (Vince Vaughn, center left) question Desmond Doss (Andrew Garfield, far right) in Hacksaw Ridge.. Arkansas Democrat-Gazette. 2016-11-11 [2017-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 Smith, Samuel. Mel Gibson: 'Hacksaw Ridge' Is an 'Anti-War Movie'. The Christian Post. 2016-10-01 [201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0).

^ 15.0 15.1 15.2 15.3 15.4 Steinberg, Don. How War-Movie Veteran Mel Gibson Approached Directing ‘Hacksaw Ridg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10-26 [2016-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 16.0 16.1 16.2 Peabody, Micha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Enters Post-Production: Release Target in Time for Oscar?. Religious Liberty. 2016-02-03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 17.0 17.1 Steinberg, Don. ‘Hacksaw Ridge’: An American War Hero Who Refused to Figh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09-08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 18.0 18.1 Jaafar, Ali. Mel Gibson In Talks To Direct ‘Hacksaw Ridge’ With Andrew Garfield Starring In War Hero Pic. Deadline.com. 2014-11-20 [2014-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3).

^ Hacksaw Ridge: Mel Gibson’s New Biopic War Film, Starring Andrew Garfield. EmanuelLevy.com. [201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1).

^ McNary, Dave. AFM: How M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Finally Came Together. Variety. 2015-11-04 [201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6).

^ 21.0 21.1 Bulbeck, Pip. Mel Gibson Ready to Honor Desmond T. Doss with 'Hacksaw Ridg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7-30 [2015-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2).

^ Fleming Jr, Mike. Vince Vaughn To Star In Mel Gibson-Directed ‘Hacksaw Ridge’. Deadline.com. 2015-07-29 [2015-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31).

^ Fleming, Mike, Jr. Luke Bracey Lands Lead in M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deadline.com. 2015-08-25 [2015-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6).

^ McNary, Dave. First Look: Andrew Garfield and Vince Vaughn in M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Variety. 2015-09-29 [2015-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9).

^ McNary, Dave. Hugo Weaving Joins M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Variety. 2015-10-19 [2015-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1).

^ Hacksaw Ridge: Mel Gibson's Comeback. The North Field News. 2016-10-27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7).

^ Hopewell, John. Berlin: IM Global Sells Much of the World on ‘Hacksaw Ridge’. Variety. 2015-02-09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 McClintock, Pamela. Berlin: Lionsgate in Final Talks for M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Exclusiv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2-09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1).

^ 29.0 29.1 Bulbeck, Pip. M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Begins Filmin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9-29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 Sacks, Ethan. Mel Gibson's war movie 'Hacksaw Ridge' may be his miracle. New York Daily News. 2016-10-30 [2016-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1).

^ Maddox, Garry. Short Cuts: M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has landed, emotional opening for Melbourne festival and more from Australian film.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5-07-28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 La Cioppa, Bianca. EXCLUSIVE: Mel Gibson's Hacksaw Ridge takes semi-rural town back to 1940s as filming begins despite local shopkeepers' urgent meeting to protest AGAINST movie. Daily Mail. 2015-12-01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 Cogno, Luisa. Mel Gibson's war movie Hacksaw Ridge filmed in Bringelly to open in cinemas in November. The Daily Telegraph. 2016-08-03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5).

^ Harris, Amy. Sydney is the movie capital of Australia. The Daily Telegraph. 2016-08-27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2).

^ Mel Gibson begins work on World War II drama Hacksaw Ridge as uniform clad actors film assault course scene in Sydney. Daily Mail. 2015-09-23 [2015-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7).

^ 36.0 36.1 Cecil, Garth. Hacksaw Ridge. Cinematographer.org.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37.0 37.1 Hacksaw Ridg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AllMusic. [2017-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 38.0 38.1 Newman, Melinda. 'Hacksaw Ridge' Composer Rupert Gregson-Williams on Working With Mel Gibson; Hear Score. Billboard. 2016-10-26 [2016-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 Hacksaw Ridge. Soundtrack.Net. [2017-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Hacksaw Ridge Soundtrack. What-Song.com. [2017-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D'Alessandro, Anthony. Mel Gibson WWII Movie ‘Hacksaw Ridge’ Jumps Into November Awards Season; ‘The Shack’ To Open In March 2017. Deadline. 2016-05-05 [2016-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 Hacksaw Ridge (2016). Rotten Tomatoes.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 Hacksaw Ridge reviews. Metacritic. [2016-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4).

^ Ryan Faughnder. 'Doctor Strange' is expected to draw a massive audience for Disney's Marvel Studios. Los Angeles Times. 2016-11-01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2).

^ Anthony D'Alessandro. ‘Doctor Strange’ To Give Booster Shot To Sleepy Fall Box Office. Deadline.com. 2016-11-01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2).

^ D'Alessandro, Anthony. ‘Doctor Strange’ Resuscitates Fall Box Office With $81M To $83M+ Opening – Saturday AM Update. Deadline.com. 2016-11-05 [201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 全國電影票房2018年07/02-07/08統計資訊 (PDF). 国家电影中心. 2018-07-12 [2019-1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13).

^ 《血战钢锯岭》電影介紹. 猫眼票房.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1).

外部链接[编辑]

Box Office Mojo上《血战钢锯岭》的资料(英文)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血战钢锯岭》的资料(英文)

烂番茄上《血战钢锯岭》的资料(英文)

Metacritic上《血战钢锯岭》的资料(英文)

豆瓣电影上《血战钢锯岭》的资料 (简体中文)

查论编梅尔·吉布森执导电影

《无脸的男人》(1993)

《勇敢的心》(1995)

《耶稣受难记》(2004)

《启示》(2006)

《血战钢锯岭》(2016)

《插翅难飞》(2025)

查论编澳洲影艺学院最佳电影1958–1975

Conquest of the Rivers(英语:Conquest of the Rivers) / Hard to Windward(英语:Hard to Windward) (1958)

Edge of The Deep(英语:Edge of The Deep) / The Power Makers(英语:The Power Makers) (1959)

Three in a Million(英语:Three in a Million) (1960)

未颁奖 (1961)

Bypass to Life(英语:Bypass to Life) / Night Freighter(英语:Night Freighter) (1962)

The Land That Waited(英语:The Land That Waited) (1963)

The Dancing Class(英语:The Dancing Class) / I, the Aboriginal(英语:I, the Aboriginal) (1964)

The Legend of Damien Parer(英语:The Legend of Damien Parer) / Stronger Since The War(英语:Stronger Since The War) (1965)

Concerto for Orchestra(英语:Concerto for Orchestra (film)) (1966)

澳洲女郎(英语:Cardin in Australia) (1967)

The Change at Groote(英语:The Change at Groote) / 魔骷髅(英语:The Talgai Skull) (1968)

杰克和吉儿:后记(英语:Jack and Jill: A Postscript) (1969)

三个要走(英语:Three to Go: Michael) (1970)

霍姆斯代尔(英语:Homesdale) (1971)

鹳(英语:Stork (film)) (1972)

Libido: The Child(英语:Libido (1973 film)) / 27A(英语:27A) (1973)

遥遥星期天(英语:Sunday Too Far Away) (1974/75)

1976–2000

恶魔的游乐场(英语:The Devil's Playground (1976 film)) (1976)

鹈鹕的故事(英语:Storm Boy (1976 film)) (1977)

新闻线上(英语:Newsfront) (1978)

我的璀璨生涯(英语:My Brilliant Career (film)) (1979)

驯马手莫兰特(英语:Breaker Morant (film)) (1980)

加里波利(英语:Gallipoli (1981 film)) (1981)

芳心寂寞(英语:Lonely Hearts (1982 film)) (1982)

私语(英语:Careful, He Might Hear You (film)) (1983)

冲出青云路(英语:Annie's Coming Out) (1984)

布利斯(英语:Bliss (1985 film)) (1985)

Malcolm(英语:Malcolm (film)) (1986)

失声岁月(英语:The Year My Voice Broke) (1987)

中世纪的导航者(英语:The Navigator: A Medieval Odyssey) (1988)

暗夜哭声 (1989)

情挑玉女心(英语:Flirting (film)) (1990)

情如物证(英语:Proof (1991 film)) (1991)

舞国英雄 (1992)

钢琴课 (1993)

穆丽尔的婚礼(英语:Muriel's Wedding) (1994)

爱要怎么做(英语:Angel Baby (1995 film)) (1995)

闪亮的风采 (1996)

极度战栗(英语:Kiss or Kill (1997 film)) (1997)

人是你杀的?(英语:The Interview (1998 film)) (1998)

双手(英语:Two Hands (1999 film)) (1999)

寻找阿拉布兰蒂(英语:Looking for Alibrandi (film)) (2000)

2001–

爱情无色无味(英语:Lantana (film)) (2001)

漫漫回家路 (2002)

日本故事(英语:Japanese Story) (2003)

生命翻筋斗(英语:Somersault (film)) (2004)

双轨人生(英语:Look Both Ways (2005 film)) (2005)

十只独木舟(英语:Ten Canoes) (2006)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英语:Romulus, My Father (film)) (2007)

黑气球(英语:The Black Balloon (film)) (2008)

赛门和黛利拉 (2009)

动物王国 (2010)

红犬历险记 (2011)

蓝宝石 (2012)

了不起的盖茨比 (2013)

巴巴杜 / 占水师(英语:The Water Diviner) (2014)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2015)

血战钢锯岭 (2016)

雄狮 (2017)

甜蜜国度(英语:Sweet Country (2017 film)) (2018)

夜莺(英语:The Nightingale (2018 film)) (2019)

乳牙(英语:Babyteeth (film)) (2020)

内特拉姆 (2021)

猫王 (2022)

回应我 (2023)

更好的人 (2024)

在日华人带你看真实的东京物价(超市篇)
[Share Experiences]一款手机同文输入法主题,呼应PC上使用rime作为主力输入法的伙伴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